What is Fusion Energy
什么是聚变
聚变能源是人类寄予厚望的下一代终极能源,其原理是在极高温度和压力下,让轻原子核(如氢的同位素氘和氚)发生聚变反应,释放出堪比太阳内部的巨大能量。
与目前广泛使用的化石能源相比,聚变能源的燃料(氘可从海水中提取,氚可通过锂再生)几乎取之不尽,全球海水里的氘足够人类使用数十亿年;
与核裂变能源相比,它不会产生长寿命的放射性废料,且反应一旦失去约束便会瞬间终止,不存在核泄漏的风险,安全性极高。
聚变的优势
聚变能源因无限、廉价、清洁、安全,被称为人类终极能源
icon
无限
从海水中提取原料用于聚变,可供人类能源消耗100亿年;
icon
廉价
1升海水中提取的氘用于聚变燃料,相当于340升汽油燃烧;
icon
清洁
聚变没有碳排放、几乎不产生辐射、无放射性,永久清洁;
icon
安全
无链式裂变反应风险,灾害、故障自动停止,安全可靠。
两种路径
team
惯性约束
惯性约束利用高功率能量(如激光、离子束)瞬间轰击聚变燃料靶丸,创造极高的密度、温度,以实现聚变反应。特点为约束时间极短、脉冲式运行。代表装置为美国国家点火装置NIF。
team
磁约束
磁约束通过设计特定磁场形态(如环形、螺旋形),将高温等离子体(>1 亿度)约束在真空室中,维持足够长的时间(毫秒至小时级),使聚变反应持续发生。代表装置如ITER托卡马克、W7X仿星器等。磁约束是目前公认最接近商用聚变堆的路线。

永远的50年

icon
由于技术难题复杂、研究进展缓慢、以及媒体的错误导向,坊间一度出现“实现聚变永远还需要50年”的说法。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的屡次延期,对这一误解承担有不可推卸的责任。在低温超导时代,由于磁场强度有限,如果要达到聚变点火条件,装置体积需要建得十分庞大,工程难度极高、造价十分高昂,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单独建设,需要多国合作,ITER项目应运而生。自1985年ITER被提出,经过多次成员国变更(包括美国的退出与重返),直到2006年,才确定欧盟、美国、俄罗斯、日本、中国、韩国、印度共7方成员;又因预算超支、施工延误、跨国协作与谈判的进度缓慢,ITER的首个等离子体放电从2016年推迟至2025年、又推迟至2034年。ITER的漫长工期和屡次延期,让很多人对聚变失去了耐心。
imghome
imghome

拐点时刻

icon
近年来,由于一系列技术进步,在大幅度提升聚变装置性能的同时,成本也在持续下降。其中,高温超导技术的逐渐成熟尤为关键。相比NiTi、Ni3Sn等低温超导材料,新一代的YBCO高温超导材料可以提供更强的磁场,装置体积大幅缩小,工程难度与成本骤减,使得从前需要几十个国家一起合资建造的聚变堆,变成一个国家、甚至一个公司都能承担。美国SPARC装置、中国BEST装置,都将在2028年前后建成,2030年前进行氘氚点火(Q>1)、演示发电,聚变行业将迎来“ChatGPT时刻”!